传统经典味道,探秘自制老式月饼的家常做法,以及辣酱制作过程中的做法,作为消费者都很关注的难点。
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做法诞生的味道。美国学者艾德里斯在《研究报告》中提到,口味鲜明、口味适中的“3C”代表了一种原材料,虽然它们在工业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无法体现,但在顾客获取信息的渠道上却有了实质性的提升。一个产品如果在消费者注意力稀缺的情况下,用好3C,就会有大量的购买者会为产品创造一种潜在的需求。口味越来越丰富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喜爱选择。而创新的口味,口味和消费者的感知,才是消费者接受的最后一公里。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经济的逐步成熟和日渐式微,用料并不好的传统和新口味,这个可能性很低,而且很容易被改变。除了改良生产体系之外,口味标准和味道优劣将逐渐改变。但是为什么还是出现了一些口味微创新?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市场、企业、消费者的核心目标是找出一个目标受众群体,并且把这些人群聚集在一起,在他们中有一个共性。口味并不是真正的好产品,而是一种最根本的标准,这个标准将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并会影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一个新的产品,要超越同质化产品
那什么是好产品呢?好产品首先要有一个这样的定位。所谓的定位,就是要将产品的不同特点归纳在一起。比如王老吉,它是一个凉茶,这是一种饮料。可口可乐,它的定位是“年轻人的不二法宝”。这个定位就是为了在人们的心智里构建一个理想的、与众不同的、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而王老吉,它的定位是“健康”,它的定位是“预防上火”,它的定位是“凉茶”。当然也可以看出,如果把王老吉比作是一个“饮料”,它就是一个“饮料”。
王老吉也会去改变这种“饮料”的定位。过去,王老吉的定位是“治上火,治嗓子”。它是一个凉茶,王老吉的定位是“怕上火,喝王老吉”。后来,王老吉发现,它的定位是“预防上火,喝王老吉”。于是,王老吉在打出“防上火,喝王老吉”的口号之后,一下子火了起来。当然,王老吉会改变这种定位,但他的创新点是,它依然需要不断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