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地域怎么设定
长沙高新区,占地达到140平方公里,负责管辖麓谷、东方红、雷锋、白马四个街道。该区域位于长沙市西部中心,东靠湖南金融中心,南连岳麓山大学城,天然拥有科技成果转化的便利。
交通网络纵横交错,长潭西线、长常高速、城市西二环线以及城市三环线(京珠高速长沙段西线)横贯全区。同时,地铁2号线、6号线、长株潭城际轻轨在园区内设有站点,区内公交线路达43条,出行便捷。
园区居住人口约40万,是长沙市唯一同时具备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园区。
长沙高新区地理位置优势显著,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迅速接入长邵娄高速、京珠高速、上瑞高速、319国道和107国道。高新区与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相距1公里,市委、市政府3公里,高铁西站7公里,长沙霞凝港10公里,火车站10公里,高铁南站18公里,黄花国际机场28公里。周边还有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湘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交汇,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高铁交通2小时可覆盖3.7亿人口,3小时可达7亿人口。
长沙高新区荣获众多荣誉,包括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内设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产学研基地,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及400多家研发机构。此外,还有13位院士等人才优势,设立了高新区博士后工作总站和17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国家级工程中心、8个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至今,已开发高新技术项目1200多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园区创新能力在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六。
长沙高新区地域设定
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望城区8个街镇、宁乡市5个街镇,面积1200平方公里。长沙高新区规划总面积达140平方公里,管辖麓谷、东方红、雷锋、白马4个街道,辖区居住人口近40万,是全市唯一同时具备产业功能、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多重职能的园区。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由城中区和岳麓山集中新建区两部分组成。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调整为“一区四园”(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组成。麓谷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40平方公里,现已形成50平方公里开发规模,直管核心园区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位于湘江西岸、麓山北侧,管辖麓谷街道、雷锋街道、东方红街道、白马街道,人口40万 [2]。
2009年以来,长沙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级首批9个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 [3],国家三个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高新区之一 [4],国家15个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之一 [5]和湖南省首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6]。2014年底,以长沙高新区为龙头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 [7],标志着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方阵”。长沙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级湘江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核心园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