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河汉区的某跨境电商公司,HR李姐近来被老板骂惨了——新招的英文SEO专员上班三个月,把"wireless earphones"优化成了"wife less earphones",差点激发国际客诉。这事让我意识到,良多公司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招英文SEO人才...
根基础事三件套
上周帮深圳3C配件公司梳理应聘要求时发现,83%的岗位都卡在这三个硬指标:
- 英语专业八级或雅思7分(能写地道商品描写)
- 至少操作过Google Search Console(别信"粗通"这一个词)
- 独立实现过Amazon店铺优化(真实案例比证书管用)
有个取巧的验证方法:让应聘者现场改一段中文商品文案。客岁东莞灯具厂的考题是把"护眼台灯"翻译成英文着陆页标题,终局10个应聘者7个还在用"eye protection"这种过时表述。
隐形门槛更致命
上海某母婴用品公司的教训值得小心:
- 招了个谷歌广告投手转行的,终局把英国站中心词堆到澳洲站
- 美工出身的优化专员,把穆斯林头巾详情页配了猪肉图案
- 最离谱的是用中式头脑写感恩节促销邮件,被网民举报骚扰
当初靠谱公司会加试这些:
是否辨别英式美式拼写差异(比如说colour/color)
是不是懂得Target Audience的宗派禁忌
能弗成以用Ahrefs剖析竞争对手的外链盘算
薪资与本事的迷思
整理2023年长三角地区应聘数据发现个怪景象:
| 技巧等级 | 平均月薪 | 常见坑点 |
|---|---|---|
| 初级(0-2年) | 8-12k | 把SEO当翻译做 |
| 中级(3-5年) | 15-20k | 只会东西不会剖析 |
| 高级(5年+) | 25k+ | 沉迷数据不懂商圈 |
杭州某服饰公司曾用18k挖来"大厂精英",终局对方天天只会跑SEMrush报告,连Google Trends都不会联合着用。厥后发现这人在前公司就是个东西操作员...
公司常踩的五个坑
-
把外语专业当SEO专业
客岁佛山家具厂招了个专八学霸,终局把"sofa"优化成"couch",流量暴跌40% -
迷信海外背景
纽约返来的留学生,居然不知道美国人当初用"cellphone"越来越少 -
疏忽本地化本事
深圳某耳机品牌在德国站用了美式俚语,被投诉文明鄙弃 -
低估法典风险
用爬虫抓竞品数据被谷歌降权,连带官网一起进沙盒 -
不懂技巧协同
要求SEO职员会改WordPress代码,却不肯招前端工程师
小编见过的仙人操作
最信服厦门某宠物用品公司的应聘盘算:
- 让候选人经营虚构店铺三个月,按真实转化率结算奖金
- 要求用Google Analytics还原某爆款商品的流量途径
- 必须提交针对日本商圈的节日营销方案
他们当初的SEO负责人,就是运用此类方式从客服岗位破格选拔的。据说客岁黑五期间,单靠优化长尾词就带来37万美元增量业绩。
说到底,招英文SEO不是找翻译也不是雇码农,得找具备商业嗅觉的语言学家。提议公司负责人面试时,带着自家真实的商品页面和后盾数据,让候选人现场讲解优化思路。别光听他说"增强排名",要追问详细怎么平衡中心词浓度和可读性,这才算是测验真本事的试金石。对了,最好让技巧主管介入复试,省得招来个纸上谈兵的定律派。

夫唯域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