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通常如何计费
网络广告的计费模式:
-
展示量计费:
-
CPT广告:依据广告展示时长计费。例如,在特定网站投放横幅或文字链广告,无论用户是否观看或点击,广告一经挂出即开始计费。
-
CPM广告:按每千次展示计费。鉴于互联网广告流量较大,至少以千次展示作为最小计费单位,如信息流广告和贴片广告,平台每推荐一千个用户观看广告,广告主需支付相应费用。
-
CPV广告:主要应用于视频广告,按广告播放次数计费。例如,投放视频贴片广告,后台可清晰记录广告播放次数,以此为依据进行计费。
-
行为计费:
-
CPC广告:根据广告点击次数计费。常见的如竞价搜索和关键词广告采用此定价模式。只有用户点击后才会计费。
-
CPG广告:通常用于邮件广告和短信营销,按用户接收量计费。广告主可后台监控信息发送和接收情况,并据此收费。
-
效果计费:
-
CPD广告:按用户下载次数计费。用户需观看广告并下载软件后才会计费,主要用于软件下载推广。
-
CPR广告:按用户注册或信息提交量计费。例如软件推广或商家收集用户信息时使用,用户实际注册并提交信息后才计费。
-
CPS广告:按销售量计费。可简单理解为广告主销售产品后,广告主获取一定提成。通常与CPC广告结合使用,相当于底薪加提成模式。
法律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就《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规定特殊商品或服务广告,如医疗、药品等,须经审查机关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面向未成年人的校外培训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丰富多样,主要受广告类型、投放平台、广告效果等因素影响。
一种常见的计费方式是点击次数(CPC,Cost Per Click)计费。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需为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支付费用。例如,若广告主设定每次点击的费用为0.5元,广告被点击1000次,广告主需支付500元。这种计费方式对希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引导用户访问网站的广告主非常有效。
另一种常见的计费方式是展示次数(CPM,Cost Per Mille)计费。这里的“Mille”是拉丁词,意为“千”,因此CPM即每千次展示的费用。例如,若广告主设定CPM为10元,广告被展示1000次,广告主需支付10元。这种计费方式适用于希望扩大品牌曝光度的广告主。
此外,还有按照转化效果(CPA,Cost Per Action)计费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需为广告带来的实际转化效果支付费用,如注册、购买、下载等。例如,若广告主设定每次转化的费用为50元,广告带来100次转化,广告主需支付5000元。这种计费方式对希望直接通过广告带来实际业务收益的广告主非常有吸引力。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计费方式,还有一些其他的计费模式,如按照时间(CPT,Cost Per Time)计费、按照销售额(CPS,Cost Per Sales)计费等。这些计费模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广告主的广告目标和预算,以及广告平台和发布者的策略。
总的来说,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灵活多样,广告主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计费模式。同时,广告平台和发布者也会根据自己的策略和资源提供不同的计费选择。这些计费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使得网络广告能更好地满足广告主和广告受众的需求,实现广告效果的最大化。